China's top figures Report
高端人物报道
当前位置:
基层党建
2025艺术财富报告:艺术市场价值标杆——张仁飞
来源: | 作者:国宝 | 发布时间: 2025-04-17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艺术财富报告:艺术市场价值标杆》的发布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不仅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更折射出艺术市场在全球经济与文化生态中的深层价值。那些具有前瞻眼光的投资者,已经在这一领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张仁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享有国家高级书法师荣誉称号,任职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顾问,亦为曲阜画院特聘荣誉艺术家 。1959年5月,他诞生于钟灵毓秀的南京,祖籍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他独特的艺术灵性。

1978年2月,风华正茂的张仁飞投身军旅,以大学文化之姿在原济南军区开启传奇征程。从战士到班长,从学员到政委,历经数十载军旅淬炼,他军政兼优、文武双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3次,获嘉奖无数,多次受到总参谋部、济南军区、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内长山要塞区通报表彰,被授予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崇高荣誉,以卓越表现书写了军人的辉煌篇章。

张仁飞自幼浸润于国学、诗文与书法艺术的世界,6岁起便在母亲引领下,潜心研习张芝、钟繇、王羲之、张旭、颜真卿等历代书法大家碑帖。经年累月的临摹与感悟,使其书法既传承经典之韵,又锐意创新突破,作品风格贴近生活,充满人文温度。他的书法佳作在军内外、国内外各大展览中屡获殊荣,众多精品被镌刻于碑林,或收录于博物馆珍藏,成为传承中华书法艺术的珍贵印记。

张仁飞不仅专注于书法创作,更积极投身文化传播事业。他大力倡导“书法进万家”活动,推动书法艺术从高雅展厅走入寻常百姓客厅,让传统文化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艺术滋养心灵,以情怀温暖社会,凭借高尚的品德与精湛的艺术造诣,被赞誉为“人民书法家”,其作品兼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在历史的重要节点,张仁飞以艺术为笔,书写时代华章。2021年,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他受邀参与节目录制,在镜头前深情讲述艺术与信仰的故事,现场挥毫泼墨,创作“琴瑟和鸣”墨宝,与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韩乔生展开深度对话,以书法为媒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2023年7月,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张仁飞走进军营,在“庆八一书法进军营”活动现场,以遒劲笔墨挥毫泼墨,将中国艺术中蕴含的精气神融入每一笔每一划,展现出对家国的炽热情怀。同年10月,在“丝绸问道——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展”中,作为特邀艺术家,他以书法点赞“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与南非共和国驻华武官威廉姆同框留念,两件佳作入展并接受媒体采访,向世界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2023年11月,“与中国的相遇——张仁飞艺术展”在意大利博尔扎诺斯盛大开幕,将中国书法艺术带到异国他乡,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年末,他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文化活动与书画艺术交流,以翰墨为媒,促进中外文化互鉴。张仁飞在诗词领域同样造诣深厚,其诗词作品备受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10工厂党委书记陆圣乃关注与称赞,彰显出其在传统文化领域全面而卓越的艺术素养。

张仁飞以军人的坚毅与艺术家的情怀,在书法艺术与文化传播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笔墨勾勒时代画卷,以丹心铸就艺术丰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书中之松

——张仁飞艺术作品评论 (沈鹏)

张仁飞老师很诚恳地找到我,希望我对他的作品做个中肯的评价。他对中肯的解释,就是“客观,不捧不贬”。这种态度,很符合我的做人,于是,欣然应允。

张仁飞,上校军衔,原济南军区某部服役,历任战士、班长、学员,排长、干事、指导员、参谋、股长、副科长,参谋长、科长、政委等职务,曾荣立三等功3次,嘉奖多次,先后受到总参谋部,济南军区,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内长山要塞区通报表彰,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我唤他“ 五中” 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理事。他的一生,和我们一样,普通中泛着坚毅,平凡中透着不平庸,值得欣赏。1959年5月,张仁飞先生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祖籍淮安的他,受父母和乡亲的影响,加上六朝古都文化的熏陶,对书法自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喜爱。他的这种喜爱,并不是 “伤仲永” 式的,而是发自内心,似乎每一个毛孔里都散发着习书的欢愉。父母也自是对他多有支持,夸奖鼓励颇多。于是,自幼喜爱就变成了终生热爱。

中国人讲,文史不分家。其实,不分家的还有艺术。至启蒙之龄,张仁飞在修习书法的同时,对国学、诗文也日渐有悟,展现出极高的文艺天赋。其母见状,喜不自胜,6岁时,亲自教习书法家张芝、钟繇、王羲之、张旭、颜真卿等名家的碑帖。对6岁的娃娃来说,碑帖太过艰涩,练习太过于辛苦,坚持太过于艰难。但即便如此,小小的仁飞还是克服了一切枯燥,渐入佳境,遨游在横竖撇捺、金钩银画之中。那一方方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的碑帖,对他,远比小伙伴的游戏、电影、吃喝要享受的多。1978年2月,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张仁飞光荣加入部队成为一名解放军。军中的生活,除了体能上的严格训练,还有意志上的着重培养。张仁飞在这里如鱼得水,并很快利用闲余时间,将搁置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重新捡起。在习书期间,张仁飞逐渐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他的书法,明显多了一种 “韧劲”,这和他在部队接受的培养锻炼,养成的人格和军人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书如其人,书养人,人如书。其时,张仁飞先生对书法的研习,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他开始越来越倾向于 “榜书”。榜书,古曰 “署书”,又称 “擘窠大字”,泛指在30公分以上的大字。明费瀛《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这种看似简单的书法,其时非常考验书者的功底和笔力。多数书法爱好者,研习书法一生,各种字体都写的飞起,但一旦书写榜书,就发现其驾驭之难。榜书对字体不限。这一点,正好和张仁飞先生自幼心摹手追,广采众长;中年细研体势,备精诸体;晚年冶于一炉,融会贯通的经历相符。张仁飞先生自幼勤摹手追,博采众长;中年细研体势,备精诸体;晚年冶于一炉,融会贯通。研究《泰山》、《琅琊》、《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我们会发现,第一位榜书书法家正是秦朝的丞相李斯。而第一位将榜书用来装饰建筑物的书法家是汉丞相萧何。历经千百年的时代变革,榜书从庙堂落入民间,颂功德、饰苑囿,宅第、道馆、关隘城楼、园林名胜、商家酒店,都见榜书的踪迹,近代更是涌现出舒同、武中奇、范曾、启功、李铎等榜书大家。因此,张仁飞先生的榜书,更是备受这些名家的影响。他的书体,从篆书、真书起步,至行书、草书为精,仔细品读他的榜书,其作品整体大气,结构平稳,字势险绝,笔画灵奇,像极了他的性格,内敛外放,收放有节,刚柔相济,守正创新,极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这些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为张仁飞先生提供了习书的成长土壤。其在军内,勤耕不辍,多次参加军内外书法展,并多次获奖。他的榜书,以中锋练就的臂力为之,点画凝重,横竖道劲,朴华兼容,俊雅雄浑,入眼处,有烈火雄风扑面而来之势。多年来,仁飞先生潜心研究名家名贴,反复揣摩笔墨架构,以至于时有废寝忘食,深扎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之中。整体来看,仁飞先生在后期的榜书研习中,“师古却不拘泥于古,尚古却不求缚于古”,而是加入了时代的气息、军人的气息,还有个人的气质,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苍茫中泛着古朴,俊雅中透着飒爽,其书法气质耐人寻味,令人沉醉。他将自己对书法的丰富空间感受力融入笔端,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渗透纸背,逐渐形成了“气韵古雅,敦厚豪放” 的个性榜书,为书界所推崇和乐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对仁飞先生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顾问的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利他至上文化滋养,坚持用书法艺术文化服务社会,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在自己成名后,并没有因此而自傲,而是拜人民为师,服务于人民,所倡导的 “书法进万家” 活动,把书法艺术作品从展厅走向客厅,“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样的书者,来自于人民,又回归于人民,一如他的书法,令人敬仰。中国古人讲,梅兰竹菊,是为四君子。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君子,称之为 “松”,大抵,就是仁飞先生这样的书法家吧。

愿其不改初心,继续前行;愿书法界多一些像仁飞这样 “承继传统,勇于创新” 的书者!

沈鹏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