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top figures Report
高端人物报道
当前位置:
基层党建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风流人物:刘云楚
来源: | 作者:国宝 | 发布时间: 2025-09-11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风流人物:刘云楚

来源:中国网| 2025-09-10 17:19


 

前言

瀚墨留香,丹青不老。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流淌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精神的追求。

今日中国,盛世恢弘,文艺园地百花齐放。当代书画家们植根于千年传统的深厚土壤,以敏锐的视角感知时代脉搏,以澎湃的激情捕捉生活韵致。他们既恪守古法,于笔墨线条间追寻先贤风骨;又勇于创新,在构图意境中融入现代审美与独立思考。其作品或气势磅礴,描绘祖国山河之壮丽;或细腻婉约,抒写人民情怀之真挚;或抽象写意,探索艺术语言之新境。每一幅力作,不仅是个人才情的挥洒,更是时代精神图谱的生动注释,聚着对家国、对民族、对文化的深情与自信。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数风流人物》系列,旨在聚焦当今艺坛卓有成就的书画名家。通过呈现他们的艺术探索与杰出成就,我们不仅是在记录一个个鲜活的创作个体,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镌刻一份属于民族的国家艺术记忆。他们以笔为耕,以墨为魂,在宣纸的方寸天地间,书写着属于这个风流时代的华彩篇章,推动着中国书画艺术走向新的高峰。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感受笔墨背后的文化自信与时代风流。


 


 

艺术简介

刘云楚,原籍湖北,一九四九年出生于云南腾冲市。

国家高级书法师、曾任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甲骨文书学会会员、澳门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美国哈佛艺术学院名誉院士、中央电视台艺术导师。

学书50余年,曾得孙太初、郭伟、杨修品、赵浩如及刘昆生老师面授;甲骨文取法潘主兰先生。先后临习经典碑帖近30种。


 

2015年参展中国——加拿大书画展;2016年参加中.韩民间书画展;2018年举办“云峰凝翠.刘云楚书作展”;2019年赴日本参加“日中文化交流研讨会”和“友爱和平.中日书画名家书画展”,以甲骨文、金文、隶书各一件作品参展;获颁“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称号;创作甲骨文书法作品200余件,其中206件已获版权登记。《刘云楚甲骨文书61腾冲名联集》获“中国.昆明2020金茶花文创大赛优秀版权奖”;编辑成《刘云楚甲骨文书法集》;许多作品字数较多,其中宋.文天祥《正气歌》300字,《昆明大观楼长联》180字;2021年出版《刘云楚甲骨文书61幅腾冲名联集》;2021年获“中日韩文化使者终身荣誉奖”;2022年举办“刘云楚甲骨文书法展”,向省內外及新加坡、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等地读者和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书画组织、培训学校、腾冲市国殇墓园以及寺院、道观等无偿捐赠甲骨文书法集800余册;保山市档案馆等永久收藏。书法作品入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新中国书画发展史》、《中国当代书画鉴藏》等多部重要文史文献。2022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艺术促进会、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和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联合授予“人民书画家”称号。2023年、2024年,2025年,中国邮政、澳门邮政、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欧洲集邮协会三次发行刘云楚书法作品邮票和明信片三套,共61张(枚)。2024年参加庆祝巴黎奥运会“中国艺术大展线上展”。2025年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书画展。书法作品被加拿大、法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及参众议员、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先生、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特别咨询地位非政府组织-u c t文化中心主席李依凌等收藏。


 

铁画银钩传古意 行云流水见风神——记著名书法家刘云楚先生

书法乃中华文明之独绝艺境,其精神维度早已超脱点画结构的物质形态。历代书家运笔,非止于竹帛记事,实为以毫端映照乾坤,以墨韵参悟天地。所谓"书者,散也",正是这般将胸中丘壑、生命气象乃至宇宙意识倾注于宣纸之上的大境界。今观刘云楚先生数十寒暑砚耕不辍,其艺术追求恰合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要义。先生深谙"巧匠摹形,真师写神"之理,于碑帖海洋中既取法锺王神髓,复参以己意,终得破茧成蝶之妙。其作品初观如老僧补衲般谨严,细品则见飞鸿戏海之姿,一笔一画皆成心印,非惟传世墨宝,实为文化血脉之当代延续。


 

从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视角审视,刘云楚先生堪称屈指可数的文化传承践行者。其可贵之处在于构建了独特的书法认知体系——既深研历代碑帖的笔法精要,又在笔墨韵律中注入了哲学思考与生命体验,将"字外修养"升华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维度。观其翰墨遗韵,或雄浑如岱岳凌云,或清雅似曲水流觞,无不体现着"书为心画"的艺术真谛。正是这种超脱时风的精神追求,使其作品在气韵生动间,隐隐与宋人意趣遥相呼应。


 

欣赏刘云楚先生的书法,首先要看其整体书风,即气格、章法。于是初观时,一股豪迈之气便跃然纸上。观其甲骨文刀笔味十足,既有甲骨文的瘦硬古拙,又带着金石气息,简直像从龟甲上直接拓下来的。此实乃晋人书,会之于心,应之于手也!笔墨挥毫,至刚至健,是于旋折进退中彰显威仪神采,也在忽往复收中掣曳自如,点画之间更是八面出锋,使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处处变通识怀,字字复尽精神。"由是乎,一幅书毕,通篇行列成章而无“状若算子”之势,有正斜急缓之分而无“轻蘼浑浊”之态,刚劲时忌野,清劲时忌薄,是惟在求其骨力,而其形势自生也!精神气脉,纵合规矩,如此兼之实妙矣!


 

刘云楚先生的书法艺术尚未完成,正如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的当代转型仍在进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以数十年的真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传统文化现代命运的珍贵个案。在这个意义上,对他的评论就不仅关乎一位艺术家的成就,也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传统与创新、规范与自由、技巧与境界这些永恒的艺术命题。近年来,刘云楚先生更是积极参与了各项重要文化活动,并屡获顶流书展奖项与荣誉称号,展现了其卓越的书法成就。德艺双馨,有目共睹,所谓夫书禀乎人性,正当如是!或许,这正是刘云楚书法给予这个时代最宝贵的馈赠,一种在墨痕中寻找心迹的可能。

孙晓云 2025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