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2025-09-12 14:05
前言
瀚墨留香,丹青不老。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流淌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精神的追求。
今日中国,盛世恢弘,文艺园地百花齐放。当代书画家们植根于千年传统的深厚土壤,以敏锐的视角感知时代脉搏,以澎湃的激情捕捉生活韵致。他们既恪守古法,于笔墨线条间追寻先贤风骨;又勇于创新,在构图意境中融入现代审美与独立思考。其作品或气势磅礴,描绘祖国山河之壮丽;或细腻婉约,抒写人民情怀之真挚;或抽象写意,探索艺术语言之新境。每一幅力作,不仅是个人才情的挥洒,更是时代精神图谱的生动注释,聚着对家国、对民族、对文化的深情与自信。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数风流人物》系列,旨在聚焦当今艺坛卓有成就的书画名家。通过呈现他们的艺术探索与杰出成就,我们不仅是在记录一个个鲜活的创作个体,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镌刻一份属于民族的国家艺术记忆。他们以笔为耕,以墨为魂,在宣纸的方寸天地间,书写着属于这个风流时代的华彩篇章,推动着中国书画艺术走向新的高峰。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感受笔墨背后的文化自信与时代风流。
艺术简介
乔西河字泰石,号乔牡丹。1956年生,山东东平人,大学学历,现居济南。曾先后在新疆军区、济南军区服役,戎马生涯30载。现任名人书画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孔府书画院秘书长、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协会会员、山东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文化进万家济南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山东乔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济南名圣山泉书画研究院院长、济南名士书画院副院长,是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名家。
喬先生自幼喜爱書畫,16歲參軍,戎馬生涯30載,先后在新疆軍區、濟南軍區機關部隊任領導職務,長期從事部隊的新聞、宣傳、文化工作,有較高的政治素養。他是一個詩書畫、吹拉彈唱、多才多藝的傳奇人物、他平易近人,性格豪爽,藝德高尚,是深受部队官兵欢迎的军旅书画艺术家。
几十年来,他在書畫藝術這片沃土上勤耕不輟,精益求精,苦求完美。他喜行草,尤擅榜書。他認爲“榜書是最能體現書法藝術的魅力,有氣势,能激人奮進。”在繪畫上,他喜愛花鳥,擅長牡丹。他的牡丹畫,畫出了牡丹的神韵,雍容華貴,雅而不俗,賞心悦目,倍受大家的喜愛,常被人們稱爲“喬氏牡丹”,“喬氏牡丹甲天下,開遍泉城百姓家;國色映得户户美,天香馨沁滿堂春。“其作品大氣豪放,質樸渾厚,内涵豐富,而又不失率真。他虚心好學,博采衆家之長,不拘泥于條條框框,在書畫實踐中繼承傳統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畫的梅蘭竹菊、荷花,見其畫如見其人,君子也,和爲貴也…….
喬先生常言道“藝術無止境,學習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他師法古人,吴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王雪濤這些繪畫大家,以王羲之、王獻之、王鐸、米芾、歐陽詢、顏真卿、懷素、郭沫若等歷代大師爲榜樣,深讀細研,臨習揣摩,汲取知識和營養。并多次進京拜師問教,參加中央電視書畫頻道舉辦的《花鳥畫》高级研修班學習深造,受到了劉寶申、郭石夫、龍瑞,史國良等大家的親臨指教,使書畫水平有了新的突破,有的書畫大家稱喬西河在繪畫藝術上必有盛名。
多年來,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國及省市書畫大賽中入選或獲獎,受到了國内外資深藝術家的贊譽與好評。2013年在中國十藝節濟南賽區他創作的《牡丹圖》榮獲二等獎:在山東省舉辦的毛澤東主席誕辰120周年書畫大賽中他創作的毛體書法作品《長征》獲獎,2014年央視書畫頻道迎新春書畫展中他創作的《牡丹圖》入選,于2014年元月4日展播獲獎。同時,他的作品常在各大報刊雜志刊登。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省市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拍攝專題進行報道,不少佳作被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地藝術館及友人收藏,一些政府官員,企業家將作品作爲中華珍寶贈送給國際友人。
乔西河书画艺术:以笔墨为魂,绘时代风华
在当代中国书画艺术领域,乔西河是一位兼具深厚传统功底与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身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在书画创作中深耕不辍,其笔下的牡丹因独具神韵被誉为“乔牡丹”,成为业界鲜明标识。同时,他的花鸟画与书法作品亦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其丰富多元的艺术世界,彰显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对时代审美的呼应。
一、“乔牡丹”:突破传统,重塑国色新韵
提及乔西河的艺术,“乔牡丹”无疑是最亮眼的标签。他画牡丹,打破了传统工笔牡丹过于注重细腻描摹的局限,以水墨写意的笔法赋予这一经典题材全新生命力。在他的作品中,牡丹不再是单一的“富贵”符号,而是兼具美学深度与文化内涵的艺术载体。
乔西河对牡丹的刻画,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传递。盛开的牡丹,花瓣层叠如浪,墨色与色彩交织间似有光韵流动,宛如旭日初升般充满活力;含苞的花蕾,则以简练笔触勾勒,花萼轻拢,尽显含蓄之美,恰似少女含情,引人遐思。在色彩运用上,他摒弃平涂之法,通过浓淡变化展现牡丹的层次与质感:深红如陈酿醇厚,彰显华贵底气;粉白似晨露清透,勾勒清雅风姿。墨色的运用更是精妙,以书法笔力入画,墨叶或浓如老藤,勾勒出叶片的厚重与生机;或淡似薄雾,晕染出枝叶的朦胧与层次。刚劲的墨叶与柔美的花瓣相映,暗含“刚柔并济”的东方哲思,让牡丹挣脱“艳俗”的刻板印象,成为兼具精神内核的艺术符号。
此外,他常以山石为牡丹作衬,用简洁皴擦勾勒山石轮廓,或嶙峋、或古朴,为牡丹营造出悠远的时空背景。牡丹的热烈与山石的沉静相融,让“国色”不再孤立,而是扎根于岁月沉淀的厚重之中,形成“动与静相谐,繁与简共生”的意境,展现出对传统题材的创新诠释。
二、花鸟画:以自然为师,绘就生命意趣
乔西河的花鸟画,是其艺术创作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尽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他坚持以自然为师,常年深入山林田野写生,将晨露中的花瓣、枝头上的禽鸟、风中摇曳的草木一一纳入画稿,用细腻观察捕捉自然生灵的鲜活状态,让作品自带“烟火气”与“生命力”。
在题材选择上,他既聚焦枝头繁花、林间禽鸟,更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创作特写。笔下的梅,枝干虬劲如铁,花瓣疏影横斜,尽显傲雪凌霜的气节;兰草生于幽涧,叶片飘逸如带,暗藏空谷幽香的雅致;竹则挺拔向上,竹叶疏密有致,传递虚心劲节的品格;菊迎霜绽放,色彩淡雅脱俗,饱含傲骨不屈的风骨。他以简练笔墨勾勒四君子神韵,赋予传统题材当代审美表达,让文人画的精神内核在新作中焕发新生。
无论是寻常花鸟还是经典君子题材,他都以生动笔触赋予物象独特魅力:枝干勾勒富有张力,或苍劲挺拔,或曲折蜿蜒;花朵晕染细致入微,色彩和谐雅致;禽鸟神态各异,或欢跃枝头,或栖息小憩,仿佛自然场景的真实定格。更难得的是,他将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融入画作,如荷间禽鸟与浓墨荷叶相映,构建“天人合一”的和谐画面,让花鸟画成为连接自然与心灵的纽带,唤起观者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感知。
三、书法作品:以笔为骨,彰显笔墨精神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乔西河的书法功底深厚,其作品兼具传统法度与个人风格,与绘画创作相互滋养,共同诠释着他对“笔墨精神”的理解。
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乔西河扎根传统,研习历代名家碑帖,从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厚重到米芾的灵动,他博采众长,汲取各家精髓,形成了自己沉稳大气又不失灵动的书风。其楷书端庄规整,笔画遒劲有力,尽显严谨法度;行书则流畅自然,笔势连贯,兼具节奏与韵律之美;草书更是纵逸豪放,笔墨挥洒间尽显性情与气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榜书大字,笔力雄浑如铁,气势磅礴开张,单字径尺却结构稳健,墨色浓淡变化间尽显力量感,观之令人心潮澎湃,充分展现出“力透纸背”的笔墨功力。
乔西河将书法笔意融入绘画创作,让画作更具笔墨韵味;同时,绘画中的构图与意境也反哺书法,使其作品更富画面感与艺术张力。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艺术呈现,更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时代精神的表达。无论是题画诗还是独立书法创作,都饱含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忱,展现出一位书画艺术家全面的艺术素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乔牡丹”的创新突破,到花鸟画的意趣盎然,再到书法作品的笔墨情深,乔西河以多元的创作展现了当代书画艺术家的传承与担当。他扎根传统,却不囿于传统,以创新为翼,让古老的书画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其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探索的结晶,更传递着对自然之美、生活之善的赞颂,为当代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艺术力量。相信在未来,乔西河将继续以笔绘心、以墨传情,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山东省原常委省军区政委何法祥将军(左)
’山东省政协主席全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山东省文化促进会乔延春主席(左)
西安美院刘宝申教授,我的指导老师(左)
西安美院刘宝申教授,我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著名山水画家龙瑞,我的指导老师(左)
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会长(左)
全国著名演艺家、收藏家王刚大师(左)收藏乔西河书法作品“神韵”,并给以高度评价
乔西河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举办的花鸟画研修班学习深造毕业照,前排(右三)
乔西河向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张业法副主席(中)赠送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