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top figures Report
高端人物报道
当前位置:
基层党建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数风流人物:姚运龙
来源: | 作者:国宝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数风流人物:姚运龙

来源:新民网2025-09-09 09:43


 

前言

瀚墨留香,丹青不老。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流淌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精神的追求。

今日中国,盛世气象恢弘,文艺园地百花齐放。当代书画家们植根于千年传统的深厚土壤,以敏锐的视角感知时代脉搏,以澎湃的激情捕捉生活韵致。他们既恪守古法,于笔墨线条间追寻先贤风骨;又勇于创新,在构图意境中融入现代审美与独立思考。其作品或气势磅礴,描绘祖国山河之壮丽;或细腻婉约,抒写人民情怀之真挚;或抽象写意,探索艺术语言之新境。每一幅力作,不仅是个人才情的挥洒,更是时代精神图谱的生动注脚,凝聚着对家国、对民族、对文化的深情与自信。

《国家记忆——看今朝艺坛数风流人物》系列,旨在聚焦当今艺坛卓有成就的书画名家。通过呈现他们的艺术探索与杰出成就,我们不仅是在记录一个个鲜活的创作个体,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镌刻一份属于民族的国家艺术记忆。他们以笔为耕,以墨为魂,在宣纸的方寸天地间,书写着属于这个风流时代的华彩篇章,推动着中国书画艺术走向新的高峰。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感受笔墨背后的文化自信与时代风流。


 


 

艺术简介

姚运龙,笔名弘三、扶摇、楚公,字林伯,号弘三法印。1972年5月初8生于湖北襄阳,楚都宜城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非遗传承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传人恩师王锡良先生。

本人自幼酷爱书画,喜爱画人物、山水、花鸟、竹子,更钟情于兰花和兰花的品性,品德及兰花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作品兰花《幽兰清香和君子如兰》《知音知兰》为成名代表之作。被恩师王锡良先生题名为《兰花王子襄阳运龙》。

在业内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子、姚运龙画兰花的美意之称。

 

姚运龙:以兰为媒,以心为笔,绘就传统艺术新天地

艺术评论家:史峰

 

在艺术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创作者,凭借对特定意象的执着与深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处开辟出独特天地。姚运龙,便是这样一位以兰为艺术核心,游走于书画与陶瓷艺术之间的创作者。他将兰花的精神品格,通过笔墨与瓷土,传递出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

姚运龙的艺术成长,有着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名师指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又师从景德镇珠山八友传人王锡良先生,这让他既具备学院派的系统艺术素养,又能汲取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精髓。多重身份,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非遗传承人等,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更彰显出他在传承与发展传统艺术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自幼对书画的酷爱,使姚运龙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诸多题材上都有涉猎,但他最终钟情于兰花。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高洁、坚贞的象征,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姚运龙被兰花的品性、品德以及那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决心以兰为载体,探寻艺术表达的新可能。

在他的书画作品里,兰花是绝对的主角。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勾勒出兰叶的飘逸舒展,点染出兰花的素雅芬芳。那看似随意的笔触,实则蕴含着对兰之形态的精准把握与对兰之神韵的深刻体悟。他笔下的兰花,并非对自然之兰的简单摹写,而是经过艺术提炼与升华后的精神符号。兰叶的线条,或刚劲,或柔婉,体现出书法用笔金丝铁线的力度,将书画同源的理念融入其中。旁边的山石、其他草木,或是为兰作衬,或是与兰互动,共同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一只小鸟停驻于旁,更添生机与意趣,让画面在静态的美感中,多了几分灵动。文字的题跋,或抒发对兰的赞美,或寄托自身的情志,与画面相得益彰,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陶瓷艺术,则为姚运龙的兰之创作提供了更具质感与工艺性的载体。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姚运龙巧妙地将兰的形象与陶瓷结合,在洁白的瓷瓶上,以青花等工艺描绘兰花。青花的蓝,纯净而典雅,与瓷的白相互映衬,将兰花的高洁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瓷瓶的造型各异,或圆润饱满,或修长雅致,不同的器型为兰的表现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在瓶身之上,兰草或疏或密,或仰或俯,与瓶体的曲线完美融合。有时,他还会在瓷瓶上书写文字,书法的笔墨韵味与陶瓷的工艺美相互交融,使得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成为集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艺术精品。插着一朵粉色荷花的瓷瓶,在深蓝色幕布的映衬下,更显雅致。那瓷瓶上的兰花图案与文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自然与人文的故事,让陶瓷不再只是实用的器皿,更成为承载艺术与思想的媒介。

姚运龙的艺术,始终扎根于传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文化的深入挖掘,对书画笔墨技法、陶瓷工艺的熟练运用,都体现出他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然而,他又不囿于传统。在表现形式上,他将书画的灵动与陶瓷的厚重相结合;在审美表达上,他既保留了传统兰花题材的高洁意韵,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情趣,让作品更能为当下观众所欣赏与喜爱。

业内将他与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并提,称“姚运龙画兰”,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他以兰为媒,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独特的风格,更在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兰花所代表的精神力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如今在襄阳有,古有卧龙,今有运龙,八百年运龙之称。姚运龙在艺术的新路上不断探索,相信他会继续以兰为谋,以心为笔,在传统艺术的天地里,绘就更多富有诗意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