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新,号东白山人,1960年生。中共党员,研究馆员,湖社社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东阳市拔尖人才,原东阳市美术馆馆长。中华人才文化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高层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浙江省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
1989年以优秀学员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同年进入浙江美院书法专业,师从刘江、章祖安、陈振濂、祝遂之、金鉴才等先生。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洪亮高研班助理导师。在全国各种书法比赛中获奖50余次,出版作品集11本。人评其书“骨峻神清自高雅,凌云健笔意纵横。风骨内敛,潇洒蕴藉,以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兼备。洒脱奔放,中和得体,气韵生动。胸怀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微之于书之妙道,且博学广识,积淀素养,而臻今日书艺之妙境”。
曾先后在北京、山东、杭州、南京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多为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和藏家收藏。
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书法家”。
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70位人民艺术家”。
2018年元月应邀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泼墨中华情”春节联欢晚会。
2018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10位“德艺双馨”书法家
近年来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创作颇有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郑和新心境作品集》,百幅作品用不同书体不同形式创作,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诸书皆成 博涉多优——记著名书法家郑和新
传统书法体系博大精深,学一体而有造诣是谓能家,诸书皆成必为雄才。观赏当代著名书法家郑和新的书法作品,可见任何一门书体都可以写得遂心应手,是谓当代书坛的雄才!他以深厚的书学修养,用博涉多优的艺术才华,为书法文化的古今永传赋以能量,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书法造诣,也为公共文化的传播勇建功勋!
先生篆书写秦风铁笔,刚柔相济,使转自如。写隶书则主体以曹全碑为法本,左掠右挑,蚕头燕尾,写得俊秀飞逸,又参意帛书简书的形神,让隶书极有笔墨的书写性,丰神多姿,生动活泼。当然,要论书法的真功夫,郑先生的楷书作品需要重点观赏!
他的楷书以法度严谨的唐楷为取法,汲取颜筋柳骨之精化,善写楷书的正大气象。笔画精到,一丝不苟,努笔直作曲势并非呆直,侧笔如鸟落枝生动唯妙。勒笔急去缓回,啄笔纵达快利!八法娴熟,可以作楷书的金书锦字。又善小楷抄经,写得心无挂碍。其小楷系统地整合了魏晋小楷的圆活和唐代小楷的严谨,也参意明清小楷的精细,写得小而不拘,天质自然,有很强的观赏性,也有极致的实用价值。一幅小楷赏于眼前,必然感叹,翰墨之渊妙,代不绝人!
先生的行书写的是晋韵与宋意的总成。晋代文人放手写心的笔墨形神全息把控,宋代文人笔墨淋漓的风格也是样样精通。深师兰亭序,于牵丝映带之际,写行书的高低有趣,变化万千。也临研山铭,把米芾痛快刷字的风格表现得无以复加。把晋韵与宋意合成在一起,事实上就是文人信札体的天质自然。字字伸缩得体,不激不厉,写出的意象既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郑和新先生之所以把文人行书写得如此要妙,除了临池不辍取法前贤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完具修养的当代文人,文人作书法,非奴非匠,心与笔合,墨与情涌,可以写得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心手双畅,智巧兼优!
郑先生写草书,一字法度,二字自如。法度严谨,字字有根,笔笔有源,所以不会存在草书不入格,神仙不论得的粗糙,绝无江湖风。其法取怀素草书的妙于瘦,也取王铎草书大墨初作,直写到枯笔渴墨的独特表现。笔里有墨,墨里有笔,执笔墨写万物之象,可以在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亦可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在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凌空杀纸,直写到飘风骤雨惊竦辣,落花飞雪何茫茫。笔力与笔势相互裨益,如夏云秋风,波卷浪涌!非有神通,不能写得如此丰神,观其草书法,定有感怀:左蹙右盼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大家翰墨,尽作此功!
诸书皆成,博涉多优。历代书法有贤才,诸书皆成是根基,博涉多优谓精彩。王羲之因贤写兰亭,苏东坡因贤作寒食。当下,郑和新先生也有贤修,常作贤笔,亦是书如其人的典范,可令书法文化古今永传!
著名书画评论家 罗成 2020年12月21日
郑和新先生的书法作品用笔激荡,结字安闲,艺术功底深厚,点画劲挺秀逸,章法疏朗,意境高远雅静,激情涌荡,思想独到。极具创造性,他气质优雅,人品高尚,才情横溢,即使站在杰出文人书家群中亦不逊色。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具有清新豪迈之感。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我们来欣赏郑先生的书法作品,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放眼古今的胸怀,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书坛而确定自己对艺术追求的方向,并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其独到之处,点画之间,迅疾天真,行神独俱。不囿于法度而古法成趣,不困于陈墨而才情肆溢。郑和新先生疏淡奇逸的书风是卓然独立的。
郑和新先生的行、草书以欹侧取势,令人生新奇之感。新奇无定则,法而非法,则书法已达自由王国。诸君别误会,这种无定则与那种师心自用而胡涂乱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熟后求生,是苏东坡"精能之至,反造疏淡"之谓也。书家创作时已是心手相忘,纵意所如。不知书之为我抑我之为书,悠然而化,由技入道,则奇趣生焉。
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论书诗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颇有见地地指出许多后人学习经典遗神取貌,缘木求鱼,终陷于难脱凡骨的尴尬境地。郑和新先生显然悟到了书法的三昧,前人的名碑名帖不再是藩篱,而是为其所用的佳肴珍馔。
郑和新先生有如此深的书法造诣,着实可喜可贺。郑和新先生书写了很多的书法作品,不敢说内容皆精彩,但精彩者肯定达九成。它们或道生活哲理,或谈道德修养,或发自然奥秘之微,或探宇宙变化之妙,总之,都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由于字词对仗工稳,文彩四溢,又能给人以精神愉悦。其中有不少是千古名言。可见,郑和新先生的文学品位很高,选择极严,对自己,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憨态"可掬,受到人们尊重是理所当然的他用行、草、隶、篆等多种字体书写,每种字体内容与书写态势的和谐共振,交相辉映。通读全书,可以发现,郑和新先生的书法有着这样的特点:行书轻松灵动,草书秀润散朗,隶书庄重闲逸、篆书圆润沉雄。
可以说,他的书法就像一首首歌曲,其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格言名句,其曲是古朴典雅而又充满活力的行、草、隶、篆书。吟其词,赏其书,能不如沐早春的和风么?
郑和新的书法艺术,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欣赏和羡慕,是在自然不过的了。流觞曲水余韵不绝,书法精英代不乏人。郑和新是浙江"书家集群"中的一位实力派健将,堪当异军突起之誉。
他的书作,行书轻松灵动,挥让多姿;草书秀润散朗,萧洒舒展;隶书庄重暇逸、结字安闲;篆书圆润沉雄,意境高远。在书法上的追慕,上至秦砖汉瓦、钟鼎铭文,下及魏晋六朝、唐宋碑版。"书作朴拙、法古不泥、中和渐变、自成风貌";"书风不囿于法度而古法成趣,不困于陈墨而才情肆溢"。即使站在杰出文人书家群中亦不逊色。有专家语:"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具有清新豪迈之感。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我们来欣赏郑先生的书法作品,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行、草、隶、篆诸书,汇总在他的腕下,乃一派大家风范气象"。
他更专注于佛学经典的精研创作,以期踏实扎根传统,领会书佛二道的精深堂奥。众所周知,书佛渊源,与史俱深,两千年以降,以经文形式留下的书法瀚如烟海。但书法和佛法一样,最高境界乃一个"定"字,并非率意而可为,没有淡定不可追。所谓"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皆出于"入定"之后而产生的形象思维。郑和新的书作,每每能以佛法超然的意境,付予书法脱俗的雅趣,佛书相得益彰,有如"神来",正是体现了其以大视野大文化,汲取佛教文化中诸多充满智慧的优秀成分,参以书法艺术的精妙意趣,博观约取,相得益彰,走出泡沫书法的困惑,使书法艺术更增内涵。这是殊可称道的一种书法文化观。郑和新的书法是清新纯净的,了无尘俗的,是端庄遒丽,凝重典雅的,是与时下某些追逐平庸,通俗 狂乱丑怪之风大相经庭的。读郑先生的书法,使人如临莲界清风,空谷幽兰,通篇透着宁静、古朴、空灵 、典雅的和谐气氛,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情思和灵动的神采。从而表现出郑先生心中所承载着的那种"助人伦、成教化"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