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网| 2025-10-27 16:55

前 言
在时代发展的澎湃浪潮中,艺术与商业,曾被视为两条平行线的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交汇、融合,激荡出引领未来的创新能量。艺术为商业注入灵魂的深度与人文的温度,商业则为艺术拓展表达的广度与传播的力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书写着这个时代“美”与“用”共生共荣的华彩篇章。
在此背景下,我们特别推出“《墨韵商道 共创辉煌》——企业战略合作重点推荐艺术家”系列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对艺术家个体的礼赞,更是一场关于跨界价值、美学赋能与品牌升维的深度探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思想的锋芒与情感的流淌,是一种能够与商业空间、品牌精神产生深度共鸣的文化力量。

郑和新,号东白山人,1960年生。中共党员,从事书法工作40年,2021年光荣退休。曾创办东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已被同样是中国书协会员的儿子传承,发展成为三所东壹堂书画培训学校,二个孙子也已开始学书法。现居北京,在荣宝斋开设郑和新书法工作室。国家权威机构定价郑和新书法为每平方尺6.8万元人民币。

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艺术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浙江省高级职称研究馆员,国际艺术名家,国家一级书法师,湖社社员,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金华市群文系列高级职称评委,金华市书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原东阳市书协副主席、东阳市拔尖人才、东阳市书画院院长、首任东阳市美术馆馆长。亚州国际青年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文化中国传播大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工委会副秘书长。自幼喜欢书法,有天赋,且异常勤奋。1983年因书法突出考入文化部门工作。1989年以优秀学员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同年进入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得刘江教授激赏,被单位公派,师从刘江、章祖安、陈振濂、祝遂之、金鉴才等先生。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洪亮高研班助理导师。在中书协举办的第三届正书展斩获全国奖,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在中书协,浙江省等各种书法比赛中获奖50余次,曾被誉为浙江省的“获奖专业户”,出版作品集等专著11册。中央电视台品牌人物栏目有王楠访谈专题播出。曾先后在北京、山东、杭州、南京等地举办个展,作品为海内外多国大使馆,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和藏家广泛收藏。在多种场合进行慈善捐赠和拍卖,汶川地震,捐资助学,大使馆外交,中华慈善总会都留有其慈善的身影。疫情防控期间义捐义卖作品超百幅,深得慈善机构和政府部门好评。2014年9月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评为全国唯一出访日本的书法家,与李苦禅国画作品展览团一道,受到中日两国大使馆大使的高度评价。日本多个美术馆,博物馆收藏郑和新的作品,并应邀为日本中学讲书法课,传播中华传统文化。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书法家”。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70位人民艺术家”。2018年元月应邀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泼墨中华情”春节联欢晚会。2018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10位“德艺双馨”书法家之一。2022年获全国艺术家百强榜唯一的金奖。2022年3月被授予中国文化艺术国际传播大使。2022年5月书法作品《题花竹》在中国文艺网中华数字艺术馆展出,并被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中华数字艺术城收录。2022年10月参加时尚经典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2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影响力人物》栏目访谈,播出了10分钟的《大囯精品郑和新书法》,成为《影响力品牌》封面人物。

2022年11月被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授予“国际艺术名家”。据说在评选过程中,尼泊尔大使看了郑和新写的心经就流泪了,评委们问他何以流泪,他说看到郑老师写的字,就情不自禁的流泪,不可遏止。评委说国际十大书画名家,郑和新当之无愧。2023年经国家主管部门及澳门邮政严格审核,在“盛世中华,复兴有您”出板素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邮册。2023年,作品《福》被中国文化品牌研究发展中心专家评委鉴定录入国宝档案。2023年被亚洲电影家协会委任为亚州国际青年电影节评审团主席。2024年被中国东方文艺研究会聘为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高级艺术顾问。2024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近年来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创作颇有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郑和新心境作品集》,由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题写书名,百幅作品用不同书体不同形式创作,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出版社社长李毅峰还专门从名家视角出发对郑和新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西泠印社出版的无量寿经,金刚经也引发了广泛效应。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也专门撰写了近千字的文章“法古为师,书功大成”,高度评价郑和新的书法作品。郑和新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为广大藏家创作更精更美更具能量的好作品。郑和新追求书法的雅俗共赏,从深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面貌,讲究书法的厚度力度和美感。人评其书“骨峻神清自高雅,凌云健笔意纵横。风骨内敛,潇洒蕴藉,以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兼备。洒脱奔放,中和得体,气韵生动。胸怀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微之于书之妙道,且博学广识,积淀素养,而臻今日书艺之妙境”。

尤堪道者,郑公《福》字,蕴福泽幽远,意蕴无穷。其右锋隐出画外,福祉绵延,广布天地,不可尽窥。下五十六“福”字,婉转遒劲,象兆五十六民族同欢,书法变化,如大化流转,妙于无形。诸字并心愿,合于一卷,寓无尽期许,含而不露,化作壮阔鸿篇。

郑公研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深得妙旨,独出机杼。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刊《郑和新心境》一集,百幅之作,诸体错落,或严谨,或潇洒,形意自成,遂引艺界多方称赏。西泠印社亦鼎力相助,发《无量寿经》与《金刚经》书卷,广布于世,反响深远。
其艺不仅技进乎道,且寓禅意于毫端,令人叹为观止。夫佛者,众生先觉之尊,人皆有佛性,然成佛之要,在于觉照自心,返璞归真。郑公深谙此理,故挥毫之际,心境平和,无欲无求,万念俱寂,唯余翰墨飘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郑公每欲挥毫,必先临古帖,与先贤神交,溯流而上,探书法之渊源。及至心有所感,则焚香静气,盘膝而坐,闭目养神,使心神归于宁静之域。尤工佛经书法,每书一偈,必身心俱入,与经文之意境合而为一。世人皆言:“观郑公之书,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心灵得以洗涤,尘念得以消除。”郑公以书传佛,以墨写心,其艺之高,其德之厚,观者同悟其道,心灵得以净化,共证菩提之果。

彼时,九旬名家邵大箴,亦赞其“法古而开今”,谓其笔力醇厚,气象宏大,承续古意而不失新韵。此中深意,不尽言表,谓其书功已然自立高峰,隐有独步当世之象。
郑公性行仁慈更值称赞,其与人为善,于同仁之中,团结无间,如磁石之相吸,共谋艺道之精进。廉洁自律,清风徐来,无染尘埃,作风正派,光明磊落,犹皓月当空,照人肝胆。郑公心怀天下,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每念及贫困学子,辍学之虞,辄恻然心伤,慷慨解囊,心念寒门亦能出贵子,助其渡过难关。及至天灾人祸,四川雅安地震,苍生蒙难,君心甚痛。遂倡议东阳书画界同仁,捐赠佳作,以艺会友,更以义卖之资,济困扶危,解民倒悬之急。此举大义凛然,闻者无不动容。
嗟乎!经四十余载不懈,郑公创办书画学堂,授学解惑,将心得尽付后人。薪火传承,其子承之,东壹堂三校已立,二孙早启蒙墨海,书脉相承。郑公以书法名世,树其为人之德、为艺之精、为学之勤、为教之善,年届花甲,辛丑年致仕,然翰墨心犹存,京城荣宝斋设室,静心守艺,淡泊之间,更寻翰墨高境。















